人体本身不能产生维生素B12•▷▼,只能靠饮食或药物进行补充。口服维生素B12与内因子(有胃黏膜壁细胞分泌)在胃中形成维生素B12-内因子复合物,当复合物与回肠黏膜细胞微绒毛上的受体结合后,进入肠黏膜细胞,再吸收入血。
主要存在于血液和其他体液中,属于内源性辅酶B12的甲基化活性制剂▽◇△,不需要经过吸收和代谢环节,可以直接被机体利用,并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,易于转运至神经细胞的亚微结构(如细胞核◆…●、线粒体、核糖体等)●-,促进神经细胞中核酸PG电子网址、蛋白质及脂质的合成。
其中,甲钴胺、腺苷钴胺具有直接的生物活性,可直接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;而氰钴胺和羟钴胺没有直接生物活性▪=□,需要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方能发挥生物活性◁○。
维生素B12家族的化学结构为四个吡咯环周围以桥接的方式相连▼•■▪●-,中心络合一个6价的钴离子,其13位上连接不同的功能团就是不同的钴胺素,与氰根相连为氰钴胺▽◁,与甲基相连为甲钴胺,与羟基相连为羟钴胺•▽,与腺苷基相连为腺苷钴胺(分子结构式见图1)。
针对吸烟和眼部神经病变患者★□,羟钴胺,作为长效钴氨素☆■■○◁,相比氰钴氨和甲钴胺更具有优势▷☆◇■△•。
与氰钴氨相同○◁■▲,无直接生物活性,是维生素 B12 前身物质。羟钴胺的水溶性最好…-☆,在尿中的代谢速度慢•◇,又称长效钴胺素,一般给药剂量为每周0.25mg☆◇;虽然吸收速度比不上氰钴胺和甲钴胺,但是其在眼部的浓度很高-◇▪★,能够大大缓解视觉疲劳和营养视神经。
腺苷钴胺作为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之一,不仅可用于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外-●▼▲▼,而且还可用于营养不良性贫血▪▽、妊娠期贫血及营养性疾病、放射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等。
在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方面◁…•△★▪,羟钴胺在水溶液中能够快速与游离的氰根结合生成无毒的氰钴胺,解毒过程不需要血红蛋白参与,更加适用于机体缺氧条件下的氰化物中毒急救。
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,甲钴胺的临床应用疗效、安全性方面均要优于氰钴氨。而腺苷钴胺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时,必须先转化为甲钴胺才能作为辅酶参与一碳单位循环★◁●◇,从而促进核酸、蛋白质和卵磷脂的合成,所以,甲钴胺也比腺苷钴胺更有效。
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辅酶,注射用羟钴胺是一种安全无毒、迅速起效的新型氰化物解毒剂抗氰急救盒□▽-•★▷,甲钴胺比氰钴胺更有效地提高维生素B12辅酶水平,两者效果相当!
肌内注射40min后约50%吸收入血,72h后75%的给药量以原形随尿液排泄。
在维生素b12缺乏中,减少的腺苷钴胺导致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增加▼□▲,干扰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氨基酸和尿素代谢◆■▽,从而影响神经元髓鞘的合成◇▪■▽。
图1 维生素B12分子结构式○▼=◁●…。[1]为腺苷钴胺;[2]为甲钴胺☆-☆□•;[3]为羟钴胺☆★▪-;[4]为氰钴胺。
已被多个国家批准用于已知或疑似氰化物中毒的治疗。注射用腺苷钴胺的每天用量为0.5~1.5mg。维生素B12家族有四种▼■△□:氰钴胺、羟钴胺PG电子网址、腺苷钴胺和甲钴胺▪▽◇▲,重庆: 重庆出版社▷★. 138PG电子网址。
维生素B12口服后8~12h达到血药峰浓度,24h后在肝脏中的浓度达峰,5~6日后,肝脏中仍有60~70%的给药量。除机体需求量外…□●…,维生素B12几乎以原形经肾脏随尿液排泄△▽=▼△。
因此,其两大主要药物作用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外周神经痛。甲钴胺被认为是一种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。
参与甲基丙二酸辅酶A向琥珀酰辅酶A的转化,腺苷钴胺片的成人每天用量为1.5~4.5mg,可以相互替代使用。其他钴氨素可能不适于吸烟者。此外,有研究表明◆▪=☆▼▼,是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三甲酸途径的关键组分。后三者都是类似氰钴胺化学结构的药物!
人体储存的维生素B12约2~5mg■◇△,每天约丢失0○▷=▼.1%~0.2%,发生明显的缺乏需要3~6年的时间。
也被称为维生素B12,1948年被Spies等人发现,无直接生物活性,属于前药•★=,以羟钴胺形式释放PG电子网址,在细胞内转化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★…□▪◇,参与生化反应。
羟钴胺可适用于吸烟者,腺苷钴胺主要储存在细胞的线的活性辅酶形式之一,[3].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•▲◆•,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. 2014★▼,1674页.其实,在1958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克等人发现。此外,但在缺乏维生素 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贫血方面▲=,
维生素B12是具有钴啉环结构的维生素B族化学物质的总称。由于首先发现的氰钴氨,按维生素命名排序为第12,所以叫维生素B12,一般也习惯将氰钴氨称为维生素B12。